<p id="yzs9o"></p>
  • <td id="yzs9o"><ruby id="yzs9o"></ruby></td>

        蘇北網
        當前位置:首頁>科技 >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第一次出艙活動 順利完成機械臂級聯裝置安裝工作

        時間 2021-11-08 10:48:02 來源:科技日報  

        11月7日,航天員翟志剛、航天員王亞開展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第一次出艙活動,順利完成機械臂級聯裝置安裝工作,舉國關注,舉世矚目。

        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航天員完美做出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的背后,都離不開飛船工程師團隊在地面進行的成百上千次模擬和演練。

        入艙“試駕”,飛船工程師就是宇航員的替身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

        飛船工程師不是一個單獨的崗位,往往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神舟團隊中的系統總體、電總體、機械總體設計師兼任。

        從神舟載人飛船設計、生產,再到發射、返回,飛船工程師團隊始終是飛船最親密的陪伴者。

        航天器中各種復雜的操作臺、操作界面,不能僅靠航天員自己摸索或對照紙面教程學。飛船工程師就是航天員的替身,在型號開展地面測試時代替航天員進行各項測試工作,以檢驗儀表顯示、手動操作、故障處置等方面是否滿足要求。

        “作為航天產品的設計者和改進者,我們必須對每一個細節了然于胸,對飛船上的每一個部件、測試中的每一條手控指令如數家珍。”五院神舟載人飛船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高旭說。

        測試是航天器型號的常規工作,但對飛船工程師而言,入艙即須轉變角色。“為了滿足工效學的設計要求,讓航天員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我們需要從設計師轉變為使用者,去發現航天器產品的問題,并給設計團隊提出反饋,實現產品設計的進一步優化。”五院神舟載人飛船系統主管設計師明章鵬將這個過程比作試駕,當飛船工程師和航天器互動時,要幫助航天員了解和熟悉航天器的“脾氣秉”,確保每一艘“生命之舟”安全往返。

        榮耀背后,需要承擔如山重任

        神舟十二號安全返回,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神舟十四號待命出征,隨著“滾動發射”模式逐步確立,飛船工程師的工作壓力成倍增加。

        載人飛船操作復雜,每次任務往往是上百條手控指令和百余個操作動作的組合,而且指令發布要求極為苛刻,間隔最小為5秒,每個指令必須分秒不差,容不得半點猶豫和馬虎。

        面對常人難以應對的嚴苛操作,“90后”肖雪迪在經過一年歷練后,已然成為飛船工程師中的“老手”。“保證任務圓滿成功的秘笈,就是每次進艙前會仔細查閱飛船操作指南,在細則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標注,確保進艙后的發令和操作萬無一失?,F在,我已經具備了獨立執行進艙工作的能力。我準備好了,請放心!”肖雪迪說。

        “這一份榮耀的兼任工作,伴隨而來的也是如山重任。這屆年輕人能扛事。”載人飛船飛控負責人楊海峰在提及這些年輕飛船工程師時不由得動容。

        在楊海峰看來,能夠投身載人航天工程,并且親手改進這些陪伴航天員上天的航天器,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也是作為飛船工程師的無上榮耀。

        從2011年至今,10年間,飛船工程師團隊零差錯地保障了神舟八號至神舟十三號6個型號的發射任務,累計進艙千余次。(張宇 時小丹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付毅飛)

        標簽: 神舟十三號 航天員 出艙活動 順利完成

        相關閱讀RELEVANT

        • 版權及免責聲明:

        內容搜集整理于網絡,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說法或者描述。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其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并且本站對內容資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讀者自行甄別。如因文章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郵箱:43 520 349@qq.com 進行刪除處理,謝謝合作!

        亚洲av图片,亚洲av图片,亚洲av图片综合图,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p id="yzs9o"></p>
      1. <td id="yzs9o"><ruby id="yzs9o"></ruby></td>